自然能量养生网——专业养生网站,打造健康领域良心品牌
当前位置:自然能量养生网 >> 常见疾病 >> 浏览文章

低血压

时间:2020/9/22 4:30:3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点击:
导读低血压低血压疾病病因 (一)发病原因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,大致上可分为:1.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,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,但无任何自觉症状,经长期随访,除血压偏低外,人体各

低血压

低血压疾病病因

 (一)发病原因

  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,大致上可分为:

  1.生理性低血压状态

 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,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,但无任何自觉症状,经长期随访,除血压偏低外,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,也不影响寿命。

  2.病理性的低血压病

  除血压降低外,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。低血压病可分为:

  (1)原发性低血压病:

  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,如生理性低血压(体质性低血压)和病理性低血压(低血压病)。

  (2)继发性低血压病:

  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,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,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,称为急性低血压。如大出血、急性心肌梗死、严重创伤、感染、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,而大多数情况下,低血压为缓慢发生,可逐渐加重,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、恶性肿瘤、营养不良、恶病质等所致低血压,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。


  (二)发病机制

 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,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,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,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,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,血管舒张占优势,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。此外,内分泌功能失调,体内某些调节血压的物质排泌失衡,如血管紧张素-肾素-醛固酮系统、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质分泌降低,而缓激肽、组胺、5-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质增多,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形成。至于遗传因素、年轻时患过某些传染病,慢性扁桃体炎咽峡炎、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缺乏,以及气候、地理环境、风俗习惯、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。


低血压预防

  1.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,可减轻低血压症状。

  2.早上起床时,应缓慢地改变体位,防止血压突然下降,起立时不能突然,要转身缓缓而起,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,例如提起、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。

  3.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、过冷,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,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。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,或以冷水,温水交替洗足。

  4.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、紧身裤,以加强静脉回流。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。

  5.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,以减少发病。



上一篇:高血压

下一篇:糖尿病 (消渴)